物理学院 教授 执行院长
长江学者特聘教授
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
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
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
北京大学量子材料中心客座教授
年份 | 单位 |
---|---|
2000~2004 |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, 学士 |
2004~2010 |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, 博士 |
年份 | 单位 |
---|---|
2010~2013 | 美国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, 博士后 |
2013~2015 |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, 博士后 |
2016~2017 |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高性能计算所, 科学家II |
2017~ | 北京理工大学, 教授 |
研究方向为计算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理论,主要从事半导体以及新能源材料领域的研究,包括院子结构、电子结构、缺陷与掺杂、激发态、以及动力学过程等物理问题的理论和计算模拟,研究贡献集中在光伏材料领域。光伏是21世纪最重要的新能源技术之一,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严重,光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。通过选取典型的光伏系统,围绕着光伏中的核心物理问题,取得了系统性的研究成果,包括:
1)揭示了等离激元光吸收以及产生热载流子的机制,并对优化等离激元应用提出理论指导;
2)提出了延长CdTe中载流子寿命的有效方案,并得到实验验证,提高了光伏性能;
3)解决了“为什么Cu在半导体中扩散快”这一困扰科研界长达50年的物理问题;
4)发现了杂化钙钛矿中特有的电子局域化以及迁移的物理机制。
近年来,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Nat. Commun.、Phys. Rev. Lett.、Nano Lett.、Adv. Mater.等国际期刊,论文总引用1000余次。
半导体的激子效应和自发凝聚
过渡金属氧化物电子结构计算方法
低维功能性材料的结构设计